周末的上午,在陕西省麟游县南坊社区“童心港湾”里,“童伴妈妈”梁花正在给小朋友辅导作业,一旁孩子们做着手工制作,不时发出阵阵欢笑声。
近些年来,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麟游县坚持党建引领,实施治理服务提效行动,通过规范阵地厘权责、建强队伍增干劲、民事民议解难题,切实为“车”减负、为“马”赋能,不断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
为“车”减负——
推进社区阵地迭代升级
日前,崭新的东大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社区工作人员秦凤霞正在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居民办理业务。
党群服务中心是基层党建的实体支撑,也是服务党员群众的前沿阵地。麟游县实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欠账清零行动,确保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平均不少于30平方米。统一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悬挂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居务监督委员会3块挂牌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个标识。全面开展“滥挂牌”整治,对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改造提升,合理划分政务服务、党群活动、综合治理、协商议事等功能区域,推进社区阵地迭代升级。同时,采取一中心多驿站的“1+N”模式,在城区建成“红色驿站”28个,让党员议事有地方、群众活动有场所。
线下有了党群服务中心,线上如何延伸服务?麟游县建成城乡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运营“麟游社会治理”微信公众号,在城市社区划分网格107个,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将组织建设、环境整治、平安建设等各项工作纳入网格管理,打造线上线下“全天候”社区服务阵地。
同时,制定社区依法自治事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和不应由社区出具的证明事项清单,建立社区工作事务准入制度,把职责事项搞清楚,让社区做该做的事、做能做的事。
为“马”赋能——
建立分级培训制度
前不久,在麟游县社区工作者专题培训班上,九成宫镇官坪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杨红梅听得入神,不时用手机拍照记录。“这堂课讲的都是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的破解办法也实在、管用,听了真解渴!”
面对多元的群众诉求和千头万绪的繁杂事务,如何提升社区干部担当作为之能?麟游县从社区工作实际出发,逐年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县级骨干培训、镇级全员培训的分级培训制度,每年对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社区副书记、社区工作者进行全覆盖轮训,使社区一线干部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
针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面临的薪酬待遇低、晋升渠道窄等问题,麟游县建立“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全员缴纳工伤、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让社区工作者享受岗位等级晋升、工作年限增长等变化带来的待遇提升。畅通职业发展渠道,加大从社区专职工作者中招录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构建多元化职业保障体系。
做优服务——
搭建议事协商平台
“咱社区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娃娃不在身边,要是有个突发状况可咋整?”在一次居民议事活动中,南坊社区热心居民李中老人皱着眉头说出了心中的担忧。南坊社区党支部精准聚焦独居老人需求,为32户独居老人免费安装随身佩戴一键式紧急呼救器,实时定位,随时呼叫,解决老人后顾之忧。
负担减下去,服务强起来。紧盯城市基层党建“服务不细”问题,坚持“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在各社区全覆盖打造“红色议事堂”,搭建议事协商平台,构建起“群众提议—议事堂商议—民主决议”的闭环服务机制,有效拓展社区居民自治空间。依托“红色议事堂”,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建议,先后解决用电、就医等各类紧急需求40余个。
此外,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千名干部联万户、解忧纾困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党建引领“包抓联”机制,31名县级领导干部分片包网格,92个单位行业党组织和298名科级领导抓楼栋单元,2069名在职党员常态化到社区报到,开展政策宣讲、爱心关怀、代办事项等服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坚持减负和赋能同向发力,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解放出来,社区负担轻了、干部动力足了、治理更加精细了,真正把服务做到了居民心坎儿里。”麟游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韩海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