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麟游县委工作会议召开[03-11]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召开[02-27]
王晓讲主题教育专题党课[07-11]
中国共产党麟游县第十八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02-21]
麟游县“三个年”活动暨招商引资动员大会召开[02-20]
麟游县委常委班子召开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02-17]
总投资139.1亿元 麟游县124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02-07]
|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许多群众反映,他们意见最大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行动始终“落在等上”,实惠经常“缩水”等“末梢梗阻”问题。从群众的反映不难看出,少数基层党员干部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接力跑”的“最后一棒”存在“掉棒”现象。为此麟游县把着力解决服务群众的“末梢梗阻”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最后一公里”变得更畅通。
拆掉“隔心墙”,打通思想认识上的“最后一公里”。近在咫尺、心隔千里,根子在于有些基层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不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由此产生对群众的事漠不关心、熟视无睹,一推二拖三挂起,再好的政策也无法装进群众的口袋。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一方面从加强思想教育入手,帮助干部树牢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疏通“心结”。同时,深入开展 “进百村访万户,接地气连民心”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县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 “三同”及换位体验活动,积极推动实践锻炼,以知促行,以行促知,让党员干部从思想和灵魂深处系牢与群众的感情纽带。
建强队伍,打通服务能力上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对全县10个后进村(社区)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集中整建,启动实施农村党员干部学历再教育“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分批次、有计划地对50岁以下村“两委”成员、村级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学历教育培训,计划通过三年努力,使全县50%以上的村级干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提升村干部服务群众的文化根底。从县级机关选派11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组织软弱涣散村、扶贫开发重点村、低收入村担任“第一书记”,把村支书、村主任年报酬提高到1.33万元,用待遇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真正让广大基层干部扎根基层、为民服务。
整治“四风”,打通干部作风上的“最后一公里”。县委、县政府从市电视台第31期《百姓问政》曝光的我县两亭镇丰和寺村的自来水设施不能正常使用,群众吃水困难的事件入手,举一反三,认真排查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先后对6名党员领导干部给予纪律处分,3名干部进行了解勉谈话。针对干部中存在的精气神不足、执行力不强、服务群众不到位等问题,组建暗访组不定期深入镇、县级部门、窗口单位和行业,对人员到岗、工作纪律、转变作风、服务质量,特别是服务群众的态度开展暗访检查,对存在问题的12个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推行“两牌两本”制度,在各镇各部门各单位办公场所设置工作人员去向牌和承诺公示牌,为全县每名干部印发《工作日志》和《民情日记》记录本,实行日写实、周公示、月通报、年考评,以公示牌卡管去向、以工作日志看业绩、以民情日记连民心。
建好平台,打通服务途径上的“最后一公里”。紧紧围绕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民生、服务发展,持续推进以“334工作法”为载体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拓展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大厅、站的服务功能,实行一体化办公、一站式服务。在各镇开通便民服务车,定时定点上门为群众开展服务。针对大部分村庄离所在的镇驻地较远,农民群众尤其是年老体弱、残疾人等交纳保费和领取养老金极为不便的问题,在村组设立养老保险金融服务网点,配备固定和移动POS机等服务硬件和网络,免费为参保群众发放社会养老保险银行卡,实现群众“参保登记、保费缴纳、待遇领取、信息查询、生存认证”五个不出村。建立手机信息服务系统,通过手机短信及时向群众编发惠农政策等信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在县级涉农部门和乡镇建立产业发展服务队、文化活动服务队、扶贫帮困服务队等,把群众需要的服务送到村庄院落、田间地头、群众心头;建立镇村干部坐班服务、上门服务、代理服务、服务考评等四项制度,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的便民服务体系。
常抓不懈,打通服务机制上的“最后一公里”。建立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机制,是保证各项制度落地生威、各项惠民政策落地生根的根本保证。今年我们将村级运转经费由每年六千元提高到一万元以上,并按照费随事走的思路,对村文化活动、养老保险办理等工作下拨专项经费,为便民服务提供经费保障。结合实际建立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在服务大厅设立意见收集台、开通民情热线,建立网上群众诉求受理、交办、处置、反馈工作流程,形成网上、网下对接的协调机制。在全县启动了以“工作队帮扶贫困村、县镇机关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户,促进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为主要内容的“双帮双促”活动和以“县级领导,镇、县级部门党政正职、副职、一般党员干部分别结对帮扶5户、3户、2户、1户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5321”结对帮扶工程,做到民情诉求听取到户、政策宣传到户、产业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技术服务到户、示范引导到户、增收体现到户。组织开展“三联三创三促”党建主题实践活动, 29名党员县级领导分别联系包抓7个镇,100个县级部门(单位)党组织联系帮扶100个村党组织,1000名县级部门(单位)党员干部联系帮扶1000户困难农户,经常性开展联系走访,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形成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同时建立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基层党政班子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成效,交由群众评判,评判结果与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实绩评定、评先选优、选拔任用挂钩,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构建“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本文摘自《当代陕西党建版》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