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

通知公告

各镇动态

首页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民族团结铸就发展 群众拥戴留任九年 ----记安徽砀山县回民许庄村第一书记袁杰

 来源:  浏览: 2015-09-21 发布人: 麟游党建

按:近日,新华通讯社以《民族团结铸就发展,群众拥戴留任九年》为题,刊发了安徽省砀山县回民许庄村第一书记袁杰的先进事迹。袁杰同志作为砀山县教体局的一名汉族干部,受组织委派,到一个民族矛盾尖锐、基础设施薄弱、组织机构涣散、经济发展滞后的回民“问题村”任职,他克服种种困难,一心为民,扎实履职,在许庄村一干就是9年,把“问题村”建设成“全国特色村”,被群众誉为“活着的沈浩”。现将袁杰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予以印发,请各镇党委组织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认真学习,以袁杰同志为榜样,扎根基层、立足本职、艰苦创业、服务群众,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干出成绩、贡献力量。


民族团结铸就发展  群众拥戴留任九年

----记安徽砀山县回民许庄村第一书记袁杰


作为一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汉族干部,安徽省第三批选派干部袁杰把一个以回民为主的“落后村”建设成“全国特色村”,一改过去村基础设施薄弱、民族矛盾尖锐、组织机构涣散的局面,他本该在2009年结束在砀山县曹庄镇许庄村的选派工作,但在当地群众的挽留下一干就是9个年头,被群众誉为“活着的沈浩”。

临危受命  接管回民“问题村”

走进砀山县曹庄镇许庄村,映入眼帘的几座极具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矗立在村中心,里边设有超市、村民服务中心和派出所,村里一排排崭新的两层小楼十分洋气,不仅具有民族风格还兼具徽州特色。

江苏南通的申晨是许庄村的女婿,在他的印象中原来的许庄又脏又乱,下雨之后就像一个孤岛,出门找不到路。更糟糕的是,这个回族人口占90%以上的村子回汉民族矛盾突出,村里的老人许德亮回忆,过去回汉之间误会很多,汉族群众在回民进城的路上写侮辱性的文字,而回族群众则把不尊重宗教信仰的汉族人视为“魔鬼”。为此,民族间冲突不断,上个世纪的械斗甚至还动过土枪。

2006年,砀山县教体局的干部袁杰作为选派干部来到许庄村,当时村民因干部换届问题还上访中组部;村干部不愿参加镇里的会议,镇村之间工作完全脱节,各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村里干部群众工作缺失信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只有600元,无医疗卫生条件,无文化娱乐场所,无饮用自来水。

袁杰上任后,利用3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全村200多户村民,发现其中近半数生活困难,且大多很懒散,甚至沾染赌博习气。他与每名村民促膝谈心,反复念叨一个道理:人穷不能志短,勤劳才能富裕。

袁杰每天吃住在村里,几乎没有节假日和双休日,他还在“朋友圈”里找朋友、“亲戚圈”里攀亲戚,拉项目、请高级农技师做培训。这些年来,村里修建了水泥路,扩建了学校,拉上了高压电,全村安装了自来水,举办了技能培训100多场。

倾心为民  多措并举打造“美好乡村”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就象现实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把你放在大厦底层,你就得承载负重;把你放在大厦的顶层,你就得遮风挡雨。”袁杰抱着这样的信念,以民族融合促发展、以发展促民族团结的工作思路带领干部群众打造美好乡村。

----民族团结是发展基石。袁杰认为,在少数民族村民族融合与团结是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对于邻里间的小摩擦、小矛盾,带领村干部做好“调解员”。2007年,前许村一户村民9岁的孙子被邻居墙头砸死。事故发生后约半小时,袁杰就赶到了现场,全天一口饭没吃就周旋在双方之间,最终化解了冲突。另一方面,袁杰发现此前村民之间的纠纷冲突多是语言上的冲突,源于对信仰的不理解,他又做起民族政策、宗教信仰的“宣传员”,成为改变外界对少数民族误解的桥梁。目前在该聚居区,不管谁家有红白喜事,不分民族,都热情相助,汉族能尊重回族的习惯,回族也能理解汉族的做法。现在许庄村的民族关系可谓亲如一家。

----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好乡村。2012年以来,许庄村被列为全市美好乡村建设试点村,袁杰更是倾注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通过两年多的努力,现已拆迁820余户,拆迁房屋面积12万余平方米,复垦土地300余亩。走进回民许庄村内,可以看到房屋外观整齐划一,庭院错落有致,曾经的“问题村”一跃成为村庄靓丽、环境优美、村民融洽、民族和谐的美好乡村示范村。

----少数民族村走上特色养殖路。袁杰认为,人穷志短是一个恶性循环,要让村民有活干、有钱赚,民族团结可以在共同奋斗中良性发展。如今小有名气的养殖大户何文侠2006年开始养殖土鸡一直没什么起色,在袁杰的帮助下,他的养殖场直接与本地品牌符离集烧鸡对接,每年出栏土鸡1万多只。回族村民还自发地带动孟庄自然村的汉族群众养牛养羊,实现创收。

群众需要  甘愿被“扣”一辈子

2009年底,当砀山县委组织部到回民许庄村考察选派干部时,全村的村民自发集体请愿袁杰书记继续留在许庄。在广大干群的再三挽留下,后经上级批准,袁杰挂职曹庄镇党委委员,时间为一年,仍然负责回民许庄村的工作。

袁杰刚来许庄村的那一年,女儿正好是高考的关键之年,但当时他几乎没回过县城的家关心女儿学习,当年的遗憾无法弥补,然而三年又三年,同样的人群、同样的话语、同样的场景,让袁杰在许庄村干了9个年头。现在的许庄村俨然一个伊斯兰风格的“风情小镇”,开发乡村旅游潜力很大;发展现代养殖业必须加强规模化规范化,筹划在村北建立一块占地500亩的规模化养殖示范区;推进现代农业种植,分利不分地……

“只要许庄的父老乡亲需要,我愿意在这儿干一辈子。”袁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