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麟游县委工作会议召开[03-11]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召开[02-27]
王晓讲主题教育专题党课[07-11]
中国共产党麟游县第十八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02-21]
麟游县“三个年”活动暨招商引资动员大会召开[02-20]
麟游县委常委班子召开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02-17]
总投资139.1亿元 麟游县124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02-07]
|
一 土地革命时期(1927.7—1937)
(一)贯彻“八七”和“九二六”会议精神 1928年2月党支部成立后,刘耀庭出席岐山特别支部召开的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会议,由杨念一传达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和省委“九·二六”会议精神,酝酿抓武装斗争,计划改造甄寿珊部师长杨万青的部队,后因情况变化未能实现。党支部经常邀请驻防麟游县城的甄寿珊部教导团第一营营长王泰吉(共产党员)讲革命理论。四月王泰吉在麟游率部起义(即第一次麟游起义)。
(二)中共麟游党支部发动的第二次麟游起义 1931年5月根据省委指示,经省委秘书李艮周旋,赵伯经担任杨虎城新编旅赵慧生团(驻麟游县城)第三营营长,王乐天在营部做政治工作。12月,党支部率第三营举行武装起义(即第二次麟游武装起义)后,编为一个连,王乐天、魏含忠分任正副指挥,活动于麟游县北部。1932年7月在上岭(属阁头寺乡)与国民党部队邢广先(岐山)团遭遇,莸含忠、尹世杰牺牲,并且有赵慧生马队“围剿”,经过几次战斗,撤至沿河(属洪泉乡)一带,副连长苟飞虎阴谋叛变被处决,部队仅余四五十人,遂隐蔽武器分散活动。党的领导干部赵伯经、王乐天先后去省委汇报工作。
(三)组织第一支游击队 1932年8月,赵伯经去省委汇报工作,在边区参观学习后,同省委袁宏化、何维桢回麟游组织武装力量,由西安到永寿联络许晓东在麟游县郝家原东岭(属桑树原乡)赵康家中,召集王乐天、陈世业、刘章天、刘志勤、魏兴华等十人开会,学习省委《关于组织革命兵变,开展陇东游击战争的决定》,建立游击队。3天时间,就有30多人参加,收集了原分散的隐蔽武器,第一支游击队从此诞生了。1933年6月,游击队发展到120多人,由赵伯经、陈世业分任正、副队长。
(四)组建工农兵经济委员会赈济灾民 1932年久旱不雨,麟游庄稼歉收,百姓以树皮野菜代食,死人无算,再加小股土匪抢掠,政府苛捐杂税,鞭打绳拴催要。大部分农民卖儿鬻女,背井离乡,逃往甘肃。这时关中西部扶风、武功掀起“交农”运动,麟游县西一带亦随之响应。其年冬,省委派崔廷儒来麟游,指导召开了党的骨干会议,确定党组织的主要任务为“打土豪、分粮食,帮助群众渡荒”,发动群众抗粮抗款,以游击队为骨干,协助东乡贫苦农民建立了管理群众渡荒事务的工农兵经济委员会,由当年冬到次年六七月多次组织农民到邠县太昌、水口和灵台县的邵寨等地,打开官府和富豪的粮仓,除赈当地饥民外,并计数运回,救济灾民,还给部分人解决了耕畜、种籽问题。
(五)粉碎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 游击队成立后,国民党县保安团围剿、密捕、偷袭、残杀,先后将刘士贤、刘志勤等十多个游击队员和无辜贫民杀害。1933年10月先后在雷家塬(属丰塬村)、碑子梁(属庙湾乡),与县保安团开展了两次激烈战斗,活捉了保安团长侯振国(后企图逃跑被击毙)。此后,国民党麟游县武库空虚,保安团龟缩县城,不敢轻动。1934年元旦拂晓,又与国民党凤翔警备司令部一个营在神家塬激战,王乐天等身先士卒,率队冲锋,国民党军溃逃中,击伤敌营长王耀寰,在此前后又清剿了四股土匪,使群众稍为安宁,并保住了县东共产党活动的游击区。
(六)游击队改编 1934年6月,根据省委把武装力量改编为地方团队,仍在当地活动的指示,党总支决定:由赵伯经与麟游县保安大队协商,达成以不调换人员,不调出武器,不进城驻防为条件,将游击队改编为麟游县保安大队一个分队,以赵伯经为队长,陈世业为副队长,驻防崔木镇。1936年5月,省委派谭国帆、严克伦到崔木镇与赵伯经召开县保安大队隶属的崔木保安分队会,研究确定该分队对内直属省委领导,为省委的秘密武装。
(七)响应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中共西路工委委员严克伦到崔木保安分队,传达事变情况,与西路工委军事委员赵伯经决策,率保安分队于十六日南下县城,收缴了国民党县政府各机关武器,拘禁了官吏,在保安团团部召开了县城士绅20多人参加的会议,讲了“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投降的卖国政策和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以及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与目的。十八日在县城丁字街口操场召开了农、商、学及居民大会,严克伦讲话,使群众受到热爱祖国,团结抗日的教育。12月下旬根据省委指示,保安分队撤出县城,并向国民党政府退还了缴获的武器,释放了被拘人员。
二 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一)坚持团结抗日 西安事变后,党组织注重了干部培育和统一战线工作,先后向边区输送党员和进步青年王自强、王乐天、岳维、柏少英、许晓东等七名。从1937年后半年到1943年8月,组织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与先后任县长的温亚儒、刘玉德合作共事,筹办“三友书店”,销售进步书刊,组织抗日救亡宣传队和抗建剧社,在麟游各地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
1939年2月,党组织以赵伯经出面,为以甄炳麟为首组织30余人的学兵队,隶属国民党军政部第二十五补充兵训练处(简称二五补训处),开往山西中条山抗日。
(二)转换斗争策略 1940年5月4日,中共中央针对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在国民党统治区域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政策,提出“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反对急性和暴露的方针”。麟游党组织决定在国民党县政府和自卫队部分任职的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防止模糊群众视线,赵伯经只加入明新善社,贯彻“爬高站稳”的精神。县委主要领导人赵伯经、刘耀庭等担任了国民党县政府科级的主要职务,并一度掌握了三青团的领导。全县武装力量,除警察局外,都控制在共产党手中。利用合法身份开展抗日宣传,组织群众抗丁、抗款。
三 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9)
中共麟游县委1943年10月遭敌破坏后,于1946年8月恢复,对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人民政权、支援前线做了积极的贡献。
(一)麟游武工队与迎王之战 1946年元月上旬,省委将边区麟游县籍的党员组成两支武工队。活动于乾县临平与麟游、扶风、岐山边界火石山一带。8月两队合并,迎接王震部队进边区,在县东南地区与国民党保安队交战一次。9月中旬,配合西府总队牵制敌人兵力于火石山,使三五九旅侧翼部队安全经过麟游。以后刘章天、赵杰、陈世业、段福祥、袁惠民先后被调去作改造非法武装工作。其余队员由麟游县工委书记柏少英主持,9月13日在铁老沟寺山梁上开会,决定编为麟游武工队,队长李建刚。到1947年底,武工队已发展到56人。
(二)改造非法武装 1946年9月,赵杰、陈世业、刘章天、袁惠民、段福祥、甄富曾在岐山、扶风等地,经一年多的艰苦工作,改造非法武装冯兴汉、魏文德两部100多人,经过改编,于1949年5月,由王自强、韩相伟、陈世业、赵杰、赵康、田杰等率领进边区,在淳化县境与国民党部队遭遇,田杰请求只身以一挺机枪阻击敌人,掩护其他同志转移,最后弹尽牺牲。冯、魏等进边区后,编为西府总队的一部分。
(三)麟游第一次解放 西北野战军出击西府,第一次解放麟游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陕甘宁第五分区西府总队(简称西总)的机关和一、五两支队,在司令员赵伯经率领下,到达麟游,协助县工委和人民政府成立了四个区的党政机构,向群众开展宣传教育,收集敌人零散武器,支援前线,分化瓦解国民党遗留人员。6月12日野战军北撤边区,麟游县委和政府部分成员及武工队亦随之进边区,只留李青等十多名成员坚持地方工作。
(四)麟游游击大队 1948年7月,根据西北局“游击大队应大量发展,争取每区每县都有一个游击队”的指示精神,西北工委在马栏研究决定成立麟游游击队。7月15日赵杰从马栏带领十七名骨干回麟游,同李青等收编非法武装赵茂杰部,争取国民党的麟游自卫团分队长魏生林率部起义,到1949年2月,队员发展到160余名。3月在沿河北庄进行整编,宣布麟游游击大队正式成立,编为3个中队,西府军分区任命赵杰为大队长,袁惠民为副大队长,柏少英为政委。
游击大队成立后多活动于阁头寺、洪泉等地,发动禅众,抗粮、抗款、抗差,摧毁国民党乡、保政权,击败为害麟游的国民党部队二○三师和晋绥解放区逃亡分子组成的突击队,阻击胡宗南败逃散兵。1949年5月21日麟游解放后,队员有270余名,被编为邠县分区独八团二营,赵杰任营长。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麟游县委,对政权、军事、统一战线、群众团体加强了领导,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群众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
(一)土地改革 建政开始,摧毁国民党保甲制,全县建置22个乡,95个行政村,277个自然村。及时开展了肃匪清特,反霸和镇压反革命工作,共清剿土匪26股,登记取缔国民党党、团、特组织31个。对283名国民党党、团、特工人员分别登记后,管训81人,遣归186人,留用12人,管押4人。破获反革命案件6起,取缔反动会道门、清查出道首41人,先后召开公审大会6次,批斗恶霸地主29人,诉苦群众达754人(次)。在运动中判处死刑17人,死缓2人,有期徒刑28人,社会管制94人,稳定了社会秩序。
1950年10月13日宝鸡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批准麟游县土改委员会以11人组成,柏少英、鲁鹏分任正副主任,11月7日至1951年5月5日,分三期在全县开展土地改革。由省、地、县、区、乡五级150名干部组成工作队。分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划分农村阶级感份,斗争恶霸地主,没收分配;整顿基层组织等阶段,按照“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总政策开展工作。斯时,麟游10494户,46997人,土地654036亩,经过划分阶级成份,地主占有土地108486亩,户均500亩,人均55.8亩;半地主式富农占有土地39714.7亩,户均378亩,人均41.8亩;富农占有土地32131.1亩,户均27亩;人均25亩;小土地出租者占有土地26070.6亩,户均152.45亩,人均46.4亩;中农占有土地334994.3亩,户均74.77亩,人均13.4亩;贫农占有土地80302.3亩,户均23.8,亩,人均6.35亩;雇农占有土地10364.65亩,户均6.4亩,人均2.7亩。没收地主和征收半地主式富农多余土地178540.58亩,分配给18241名缺地和无地的农民,并有6067人分得了大家畜和其他生产资料,废除或停讨债务小麦1029.9市石,银元629.5元。广大农民政治上翻身作了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二)抗美援朝 1951年3月,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全县成年人中29000名为保卫和平签名,坚决反对美帝侵略朝鲜,为赴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慰劳金1086万元(折合人民币1086元),捐献购买飞机费2000万元(折合人民币2000元),有523名青壮年报名参军,经审查合格,第一次人伍砻330名。
(三)三反、五反 1952年2月14日开始,以39天时间,在干部中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运动,集中全县289名(县级166名,区级79名,乡级44名)干部,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开展三反运动,发现有贪污问题的134名,后经核实定案者8名。紧接着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通过三反、五反,教育了干部,端正了社会风气,为国民经济建设全面发展铺平了道路。
(四)查田定产 1952年10月,县成立查田定产委员会,抽调地、县、区、乡干部309名,聘请技术人员269名,吸收农村积极分子74名,丈量了全县耕地,联评确定为十个等级,评定了常产,平均亩产为47.46斤,逐块造册登记到户,为农民缴纳公粮确定了合理的基数。
(五)社会主义改造 中共麟游县委根据过渡时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完成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精神,从1953年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互助合作运动。麟游县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趁热打铁,至1956年全面实现了农业的合作化。
酝酿阶级:7952年春耕开始,发展农业生产互助组1064个,(常年173个,临时季节性的891个),入组农户4291户,占农户的41.5%。12月贯彻“以思想教育为主,普遍进行组织整顿,在巩固提高的基础上求得发展”的方针,全面进行整顿,得到巩固的179个,入组人数6749名,并在栗川村互助组的基础上,试办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发展阶段:1953年至1955年,共办起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69个,入社农户2414户,互助组428个,入组农户2546户,加入互助合作组织的农民占50%。1956年2月,试办初级社并转高级社,接着提出“一步登天”,即由互助组、个体户加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先搭架子,后建制度,至3月底,全县共建立起高级宸业生产合作社81个,入社农户9650户,占总农户的94.7%,入社农民42704人,占农业人口的97.1%。
巩固阶段:因缺乏管理经验。国家、集体、个人在分配上产生了一些矛盾,1957年部分地区拉牛散社,中共麟游县委及时抽调150名干部下乡整风整社,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完善规章制度,使退社农户重新回社,并新吸收了88户、1357名单干农民入社,完成了农业生产资料的农民个体所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过渡。
2.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改造:1955年冬到1956年春,对全县七个镇,117户私营商业进行改造,实行公私合营的13户,办合作商店47个,其余代购代销或登记自营。有90名转为国营和集体商业,88.8%的私人资本额纳入管理,入股分红或拿定息。手工业仅有制磨、铁业、缝纫、尚鞋、制陶等30户,205名从业人员和个体39户,84人,亦办为手工业合作社。
(六)领导国民经济建设 麟游解放后,中共麟游县委和各级党委即将恢复和发展麟游经济建设作为主要工作。1949年以后,对农业提倡开荒积肥,培育地力。1952年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开创了麟游兴修农田水利的先例,东有栗川水渠,西有刺家台子水利,作为全县样板。1954年以后,植树造林形成强大的声势,此后在农、林、牧、副、渔并举的方针下,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社会安定,人心思治,经济建设稳而快,被称为黄金时代。1956年4月,中共麟游县委第三次党代表大会重点讨论了如何把麟游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县委提出了《麟游县1956年到1967年农业发展规划(草案)》,作为各级党的长期奋斗目标,后因1958年大跃进中“共产风”的影响,使粮食产量下降,经济萎缩。1961年中共麟游县委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六十条(草案)》。下放基本核算单位后,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粮食产量逐步回升,各业兴起。十年“文革”期间,教育工作混乱,质量下降,然广大农民和大部分职工,仍抵制左倾思潮,顶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逆流,农工商业亦有发展,在农村党支部书记中,有石家庄支书田俊,西坊支书李天福,焦家沟支书马启学等和不少公社党委书记,上会受批斗,下会抓生产。更有县委书记刘振洲率领全县干部和7个公社的群众营造西起慢湾,东至石窑的百里页岭林带,至今绿树成荫。时有丈八公社的“大寨田”,良舍公社的农田水利,花花庙公社平整土地都先后开过现场参观会,开创了大规划修地造田,植树造林的局面。1973年麟游县委书记王志一,获得中央水电部监委书记王自强的支持,发展电力,后经继任书记张杰的努力,引进10千伏高压线路106.7公里,使麟游部分地区运用电力从事生产、照明。至1985年粮食亩产比解放初增长68.5%,总产值由612.6万元增至2145.86万元,植树造林比1952年增长1181倍,大家畜比1949年增长22%,生猪1949年仅1600头,从1971—1975年全县农业人口中平均饲养量达一头。特别是水土保持,平整土地和化肥的使用,品种的改良,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使用,加快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步伐,其它工商、交通、文教卫生各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相应地有了大发展。
(七)总结经验,修正错误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5月初,社会上少数资产阶级分子借整风之机,猖狂诬蔑攻击社会主义制度。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的指示,麟游县自8月26日开始,分鸣放、反右、整改、自我检查四个阶段,分三期在机关干部、中小学教师、工商界共985人中开展整风反右斗争,到12月20日结束,共划出右派分子12名(其中极右分了3名),占干部总数的1.24%,这次运动击退了右派的猖狂进改,但有扩大化的错误。在1978年4月至1979年春落实政策时全部平反。
1958年8月,全国掀起了大办人民公社的高潮,麟游县委抽调42名干部,在桑树塬、良舍、镇头试点,办起了兴国人民公社。其它乡采取搭起架子,先抓生产的办法,在15个乡的基础上,建成15个人民公社。于9月1日宣布全县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紧接着又将15个人民公社并为4个大公社,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口号。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做活不记工,办公共食堂846个,吃饭不要钱,并且脱离实际地提高了新指标,大放丰产卫星,推行不合理的密植,抽调农村精壮劳力大炼钢铁。合大县后,又将麟游地区4个公社并为3个公社。提出:“劲鼓足,力出尽,支援工业大跃进”的口号,社办厂矿1177个。又不顾条件,大办幼儿园、托儿所、缝纫部,出现经济发展过热,工农业争劳力的矛盾。
1959年10月,风翔县委贯彻庐山会议精神,将县级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集中于县委党校,学习文件,开展鸣放,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当时称三面红旗)开展讨论,部分干部对大跃进中领导农业生产上的瞎指挥和“共产风”所造成的危害进行批评,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使“左”倾思潮更加严重。
1961年分县后,12月召开中共麟游县委第五次党代表大会,贯彻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下放基本核算单位的指示和《六十条》,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逐步纠正人民公社化时一平二调(平均主义,乱调劳力,物资)的共产风,全县103个生产大队中有91个把核算单位放到生产队,8个生产大队实行分配大包干。生产队根据国家计划安排生产经营,对生产组推行小段、季节、常年包工的生产责任制,定额记分,按劳分配。1962年,贯彻中央八届九中全会精神,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进一步检查实际工作中的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瞎指挥,全县调整为15个人民公社,107个生产大队,393个生产队,实行土地、耕畜、农具、劳力四固定到组,重新划分社员自留地,落实林木权属,分槽饲养牲畜。全党大办农业,大办粮食,落实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减少城镇人口,精减职工,为农业战线充实劳力800多名,因地制宜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1963年比1962年增加了7%,粮食产量增长了12.9%,大家畜净增747头。
(八)新的历史时期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文化大革命”(1966—1976另有专章记叙)结束后,几经曲折,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届党的代表大会以后,1980年10月,中共麟游县委遵循党的十二大精神,转移工作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使经济建设,出现了新的局面。
1.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农工商综合经营。中共麟游县委从五十年代开始,从恢复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入手,提倡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开展植树造林、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发展多种经营,同时逐步兴办地方工业,使麟游经济有了起色。“文革”后,随着工作重点的转移,从1980年开始酝酿振兴麟游的新方针,至1984年5月,根据麟游地理条件和历史上及建国以来的经验,制订出“坚持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走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道路”。历年来,在贯彻中,至1988年2月,完善为“以林牧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农林牧结合,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发展方向”,使本县经济建设得到全面的发展。
2.以改革总揽全局。中共十二次代表大会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麟游首先从农业开始,逐步推行以生产队为单位的联产承包到组责任制。1980年,镇头公社石臼山生产大队开展包产到户,接着在崔木大队推行,然后普及各公社,至1981年全县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生产力活跃,经济有了发展。但一度出现国家计划种植的经济作物难落实,粮食定购任务难完成,集体公益事业被削弱的倾向。1987年9月,中共十三大召开后,县委提出“以改革总揽全局,振兴麟游经济”,逐步加快和深化农村改革。1988年至1989年,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双层经济体制,大抓粮食、林果、畜牧和多种经营四大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了养牛、养羊和烟、果、油料生产。产粮4012万吨,为历史高水平,涌现出8个售万斤粮大户,共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40个,完善承包合同,健全土地管理制度,清理财务,成立服务机构,为农民提供信息,提供技术。桑树原乡试行“两田(责任、商品)制”,即在总承包地面积中以90%按人劳比例承包,以保证基本口粮和定购任务,以10%按劳动技能招标承包,按照国家计划,种植经济作物,只交承包费。全县经过深化改革,使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逐步趋于合理,畜牧业比重开始上升。
在县属工业企业中实行招标承包或租赁承包的17户,科技、教育、卫生、商业、供销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也开始试点,逐步开展。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新的时期,一度抓物质文明狠,抓精神文明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1986年下半年,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泛滥,中共麟游县委在全县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在党员、干部中系统地开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1989年,北京“两乱”影响所及,在此前后,社会上根绝四十多年的迷信,赌博、偷盗、抢劫、拐骗、嫖娼、贩毒、凶杀、谋财害命、贪污腐化趁机而起,再加上黄色书刊,充斥市场,黄色录像、影片,占据放映镜头,相为表里,互相配合,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麟游有80多名青工和学生、教师参与了声援“两乱”的发贺电活动。中共麟游县委,开展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对涉及“两乱”的人和事进行清查和思想清理。紧接着开展了“扫黄”活动,共没收查禁图书41种,344册,没收或封存不合格录像带58盘,没收明令禁止的录音带26蕴,使资产阶级潜移默化活动大有收敛。
4.治理整顿。在经济战线上,由于基本建设投资有些大,流通领域的某些环节,受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干扰,丧失控制。1988年全国发生了乱涨价的风潮,中共中央在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和任务。中共麟游县委从各方面努力工作,至1989年清查撤销了一批“四无”公司,全面清理了基本建设的在建项目,加强尉务、税收工作,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对稳定物价,安定人心,促进生产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