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

通知公告

各镇动态

首页 > 专栏 > 麟游脱贫攻坚进行时 > 要闻摘录 > 正文

县委 县政府印发《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

 来源:  浏览: 2016-04-21 发布人: 麟游党建

中共麟游县委 麟游县人民政府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定。目前,我县有17937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陕发〔2015〕20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宝发〔2016〕3号),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力度,确保全县脱贫目标实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脱贫攻坚思路目标

1.总体思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省市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全面小康目标,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实施“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做到“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建设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麟游奠定坚实基础。

2.目标任务。2016年至2017年,通过发展产业、就业及生态补偿扶持11829人,易地搬迁7450人,医疗救助3577人,教育培训扶持2550人,兜底保障9350人。2016年全县完成8000人脱贫、2017年全县完成9937人脱贫。2019年摘掉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连片特困县帽子。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四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养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与全国省市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镇要对照目标,制定脱贫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二、坚持脱贫攻坚基本原则

1.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委政府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推动行业部门履行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合力脱贫攻坚。

2.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有利于贫困对象脱贫的实际出发,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突破条条框框限制,敢于运用超常规思维,勇于采取超常规举措,通过增强内生动力和开发活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3.坚持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突出“六个精准”,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科学制定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规划和方案,靶向扶贫,精准发力,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精准扶贫新路径,不断提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整体水平。

4.坚持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断激发贫困人口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轮驱动”、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三、精准识别脱贫对象

1.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扎实做好农村贫困人口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拉网式全面摸底调查。依据贫困识别标准,通过“五看”(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五看家中有没有人卧病在床),严守“九条红线”(省扶贫办《关于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的9类不符合贫困户识别标准的农户),按照入户调查核实、村组评议公示、镇级审核公示、县级审核公告的程序,全面核准全县建档立卡数据信息,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数据信息真实准确,应进则进、应退尽退,为精准扶贫打牢基础。(牵头部门:县扶贫办。配合部门:县残联、县民政局、县统计局。)

2.精准核实兜底脱贫对象。由扶贫部门牵头,会同民政、残联等部门集中开展特殊困难人口数据比对衔接。对符合贫困户识别标准的低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由三部门审定后纳入扶贫建档立卡系统;对不符合贫困户识别标准的低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由三部门审定后从扶贫建档立卡系统中剔除。相关部门要全面摸清贫困老人、大病患者、贫困家庭学生的数据信息,为实施兜底脱贫奠定基础。(牵头部门:县扶贫办。配合部门:县残联、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卫计局、县统计局、县老龄办。)

3.全面核查脱贫对象数据。建档立卡和兜底脱贫数据信息实行逐级负责制,一级对一级负责。各镇上报时须经党政主要领导签字确认。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残联联合组成核查组,对各镇建档立卡和兜底脱贫数据进行抽查,对差错率高的镇进行问责,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牵头部门:县扶贫办。配合部门:县残联、县民政局、县统计局。)

4.实行脱贫对象动态管理。以贫困户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县、镇、村三级建立贫困人口明细台账,做到户有表、村有簿、镇有册、县有电子台账。以扶贫对象进退的识别标准和兜底脱贫的政策规定为依据,组织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社会评价等,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实时掌握贫困动态,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退,做到贫困户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脱贫路径、脱贫效果和脱贫时间“一表清”。(牵头部门:县扶贫办。配合部门:县残联、县民政局、县统计局。)

四、实施脱贫攻坚“八大工程”

1.实施产业脱贫工程。把产业脱贫作为重中之重,按照“镇有主导产业、村有支柱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要求,以整村推进、小额到户贷款贴息、互助资金、贫困户产业发展等项目为支撑,扶持有劳动力和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人口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地脱贫。继续推广“直补到户、联户经营、企业带动、统建到户、干部领办、中介服务、代耕代营”产业扶贫七种模式,大力推行“十户一体”产业脱贫互助组,选派县镇干部驻村领办或帮办互助组发展核桃、畜牧、蔬菜、药材等特色产业。在互助组发展基础上,镇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县上支持发展各类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资产盘活等措施,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园点,打造产业脱贫示范样板。积极实施电商扶贫,成立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营运中心,优先发展镇级网店,建设电商扶贫示范村,为贫困户线上创业创造条件。鼓励支持贫困户和企业注册成立电商扶贫店,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贫困户增收。到2017年,每个贫困村基本形成一个特色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至少建成一个增收致富项目,实现产业扶贫规模化、群众增收常态化。(牵头部门:县农业局。配合部门: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供销联社、县扶贫办、县烟草局、县电信公司。)

2.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工程。把易地搬迁作为治本之策,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引领、整合资源、集中安置的思路,以县域北部页岭地区、撤并村、偏远村庄及煤矿采空区为重点,对生存条件恶劣的2092户7450名贫困人口实施搬迁脱贫。将易地搬迁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工业园区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相结合,按照沿城镇、园区、中心村“三靠近”的原则,把搬迁点当作景点规划打造。同步规划建设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发展产业园区,集中安置率达到80%以上,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到2017年,全县率先建成九成宫、常丰、崔木等农村居住社区。到2020年,基本形成县城1个中心城区,两亭1个副中心,招贤、崔木2个重点镇和29个农村新型社区为骨架的“11229”城乡居民居住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与易地搬迁,从2016年起全面启动实施消灭农村危旧土坯房三年行动计划,优先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使农村群众住房条件彻底改观。(牵头部门:县发改局、县扶贫办。配合部门:县民政局、县国土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林业局、县电力局。)

3.实施转移就业脱贫工程。把转移就业脱贫作为重要手段,紧盯市场需求,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就业技能,提高劳务输出和转移就业数量和质量,确保每个有条件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打工就业。加强对农村贫困人口转移就业服务和管理,对有一定文化程度且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鉴定,力争每个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都能接受到技能培训。对法定劳动年龄内且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人口赴省外务工给予一定补贴,并补助单程交通费。农村卫生保洁、治安、绿化等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口比例不低于50%,同等条件下优先安置农村贫困残疾人。强化对高中、初中返乡生技能培训,通过定单定向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等提高其知识水平与技能素质。创业孵化基地和园区的各类企业优先吸纳安置有一定文化程度且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给予优惠政策支持。(牵头部门:县人社局。配合部门: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教体局、县扶贫办。)

4.实施教育脱贫工程。把教育脱贫作为关键环节,加大资助力度,确保每个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坚决斩断贫困代际传递。贫困家庭学前三年在园幼儿每年补助750元生活费,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按照每生每年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的标准补助生活费。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免除学费,每生每年发放2000元助学金,中高职在校生每人一次性再给予3000元的扶贫助学补助,农村贫困家庭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每生资助12000元,实现贫困家庭子女全学段教育资助全覆盖。与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长期合作,在我县建立培训基地,举办中长期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群众科技素质。(牵头部门:县教体局。配合部门: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扶贫办。)

5.实施医疗保险救助脱贫工程。把医疗保险救助脱贫作为重要举措,提标扩面,加大救助,切实减轻贫困群众的医疗负担。80岁以上贫困人口参合住院患者报销比例在原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建立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救助等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贫困户,再进行临时救助和补助。大病患者一人得病拖累全家导致贫困的,可作为特殊情况纳入贫困户,该扶就扶,该兜就兜,并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制度,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倾斜。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扩大纳入基本医疗范围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实施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基本服务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和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项目。(牵头部门:县卫计局。配合部门:县残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

6.实施生态保护脱贫工程。把生态保护脱贫作为新的路径,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坡耕地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积极申报调整基本农田保有指标,对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面退耕,给予项目和资金倾斜支持,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建立生态保护修复制度,扩大政策实施范围,充分利用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和天然林保护专项资金,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落实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机制,从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脱贫攻坚,增加贫困户政策性收入。大力引导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推广林果、林菌、林药、林菜、林禽、林畜等复合经营模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大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大贫困村和移民点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力度,保护传统村落,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牵头部门:县林业局。配合部门:县工信局、县国土局、县环保局。)

7.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工程。把兜底脱贫作为根本保障,筑牢脱贫攻坚最后一道防线。从2016年开始,实行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将农村低保家庭全部纳入扶贫对象范围,统一享受民政低保和扶贫政策。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低保渐退帮扶机制,对当年超过低保标准但收入尚不稳定的农村家庭,延续12个月低保政策,残疾人家庭延长至18个月。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对基本生活出现突发性、临时性困难的家庭加大救助力度,兜底线、救急难。完善县中心敬老院、两亭区域敬老院服务设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实现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持续加大农村幸福院建设力度,到2017年实现中心村全覆盖,基本解决农村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全面落实分类施保政策,对农村低保对象中的70岁以上老年人和计生困难家庭按保障标准的20%,重残人员(一、二级)、重病患者和父母一方去世的单亲未成年人按保障标准的50%,儿童和父母离异的单亲未成年人按保障标准的30%,哺乳期妇女按保障标准的70%,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保障标准的60%分别增加低保金。继续加大财政兜底脱贫力度,对“残疾人”和“65岁以上老人”两类特殊贫困人口,根据本人实际享受国家补助政策情况,由县财政按照省级脱贫标准,按月补足差额,实现精准兜底脱贫;对贫困人口中的“患大病人员”,除享受大病医疗救助等有关政策外,给予临时困难救助,每人每年不足3000元的由县财政补足差额;对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按研究生、本科生、专科(高职)生三个层次,依据麟办发〔2015〕61号文件在学制期内由县财政每年给予一次性补助。

统筹推进城镇扶贫工作,开展城镇贫困居民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把脱贫任务和责任落实到镇和社区。加大城镇棚户区改造力度,确保每个城镇贫困家庭都有一套住房。强化就业培训,创造就业创业条件,增设公益岗位,使每个城镇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城镇贫困居民应保尽保。健全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体系,将每个城镇贫困居民都纳入救助范围,实现城镇贫困居民有房住、有工作、有医保救助、有最低生活保障。(牵头部门:县民政局。配合部门: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残联、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卫计局、县扶贫办、县老龄办。)

8.实施乡村旅游脱贫工程。把乡村旅游脱贫作为重要抓手,依托特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遗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旅游和休闲旅游产业。坚持把县城当作景区打造,以碑亭4A级景区为引领,持续挖掘隋唐历史文化资源,打响“千年九成宫、现代避暑城”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扶贫生态观光示范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开发旅游产品,积极扶持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开办特色产品加工、商饮等二三产业,有效增加贫困户经营性收入。到2017年,扶持5个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到2020年,扶持14个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牵头部门:县文广局。配合部门: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扶贫办。)

五、建立脱贫攻坚五大机制

1.建立财政投入机制。严格执行《陕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有关规定,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县财政按每年不低于本级财政预算收入2%的比例优先保证扶贫开发工作资金需求,并确保每年增长幅度不低于20%。积极争取中省市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扶贫开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打破行业界限,集中财力办大事。认真推行扶贫资金使用县级报账制,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封闭运行。扶贫项目的立项、审批、实施、资金管理要依纪依规、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创新扶贫资金到户扶持机制,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大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扶贫资金安全,发挥最大效益。(牵头部门:县财政局。配合部门:县审计局、县扶贫办。)

2.建立金融扶持机制。设立县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承接国家和省市项目资本金,撬动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财政全额贴息(其中中央财政贴息90%,省财政贴息10%),争取农发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及设施配套,支持搬迁安置点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县上设立扶贫基金,建立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按照基准利率,为有条件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和免抵押小额贷款,财政扶贫资金全额贴息。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妇女小额贷款、康复扶贫贷款实施力度,建立完善政府贴息偿付保障机制。金融机构要创新组织、产品和服务,鼓励金融机构规范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探索开展农产品存货质押、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试点,推广以设施大棚所有权、大中型农机具、农产品订单以及农业知识产权等为标的新型抵押担保方式。用足扶贫再贷款规模和利率优惠政策,重点扶持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县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信贷投放,确保每年各项贷款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向农村延伸服务网络,加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到2018年实现金融机构建制镇全覆盖和金融服务行政村全覆盖。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培育发展互助资金组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对带动贫困户增收效果明显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保险类金融机构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险种和价格保险,将保费纳入财政补贴。(牵头部门:县金融办。配合部门:县妇联、县残联、县发改局、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扶贫办、县农行、县信用联社、县邮政银行、长安银行、人行凤翔支行、岐山农发行。)

3.建立脱贫工作机制。构建“1+8”脱贫工作架构,成立麟游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办。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易地移民搬迁与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就业脱贫、产业与生态脱贫、兜底脱贫、教育医疗脱贫、社会扶贫、督查考核8个工作组。各工作组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研究安排、协调落实脱贫攻坚有关事项。各镇村要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夯实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强化工作举措,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牵头部门: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配合部门:县委组织部、县委农工部、县发改局、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卫计局、县考核办、县扶贫办。)

4.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积极协调、配合中省市帮扶单位在我县开展联县包村扶贫工作。持续开展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紧密衔接包村部门单位、驻村工作队、联户扶贫干部与所在镇村的关系,深化领导扶贫联系点制度,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实现所有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全覆盖,所有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深化“三包六到户”工程,落实“5321”包户和“十户一体”产业脱贫互助组责任,县级领导每月至少驻村开展工作2天,科级领导每月至少驻村开展工作7天,一般干部每月至少驻村开展工作10天,真正沉下去、住下来,帮助贫困户理思路、定措施,兴产业、促脱贫。各包村扶贫部门单位和干部要充分发挥在信息、资金、项目、科技、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提高帮扶成效。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预算内结余的工作经费用于脱贫攻坚。县级部门、镇村要主动对接,做好配合服务工作。(牵头部门:县委农工部。配合部门: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扶贫办。)

5.建立督查考核机制。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要立军令状”的指示精神,加大考核力度,把精准扶贫纳入各镇、各部门年度考核内容,进一步提高考核权重,注重考核结果应用。建立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台账和责任清单,完善督查制度,实行一季度一督查,一季度一通报,对落实不力的镇和县级部门进行责任追究,对未完成年度脱贫任务的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并严格问责。提高脱贫指标在镇和县级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的分值,实行脱贫攻坚“一票否决”。县镇党委政府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脱贫攻坚工作会议,表彰奖励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牵头部门:县考核办。配合部门: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委农工部、县扶贫办。)

六、落实脱贫攻坚七大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和县级各部门要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首要民生来抓。县委、县政府承担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书记和县长是第一责任人;镇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阵地,镇党委书记、镇长是主要责任人,主要负责组织实施精准脱贫的各项举措,落实帮扶责任,镇党委、镇政府要积极主动统筹协调省、市、县等各方面社会帮扶力量;村是脱贫攻坚的前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是直接责任人,重点负责贫困对象精准识别,针对致贫原因分类施策,把脱贫项目落实到户到人;选派到贫困村的第一书记要把脱贫攻坚作为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引导、示范、联络、桥梁作用。县与镇,镇与村,村与组,包户干部与贫困户要逐级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建立脱贫攻坚台账,实行限期销号,把任务落实到县、镇、村、户、人。完善强化各级扶贫机构设置和职能,建立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县扶贫办工作力量,充实配强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各镇要明确扶贫主管领导,至少确定2名扶贫专干,各村要明确扶贫统计监测信息员。脱贫攻坚期内各镇领导班子原则上保持稳定,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优先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选派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到贫困村工作,加强锻炼,增长才干。(牵头部门:县委组织部。配合部门:县编办、县人社局、县扶贫办。)

2.落实脱贫用地政策。结合“双退”工作(国土部门将能够退耕还林的耕地逐步退出耕地保护范围,用于退耕还林;林业部门将宜耕的林地退出林地管理范围,作为补充耕地后备资源),积极推进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优先安排易地搬迁建设用地,保证扶贫项目用地,用地计划指标单列。及时拆除搬迁后废弃的旧居民点建筑物,做好旧庄基地复垦和土地开发项目,确保建设用地占补平衡。在安排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时,优先向贫困村和搬迁点倾斜。(牵头部门:县国土局。配合部门: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

3.发挥科技和人才作用。大力开展科技扶贫,力争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科技特派员,每个扶贫村都有农业科技示范户,每个镇建成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立与农业科技院校长期合作关系,邀请西农大专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力量,组成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科技扶贫专家队伍,采取定点、巡回、技术承包等形式,为贫困村提供便捷有效的科技服务。优先在贫困村推广增收效果好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大力实施科技人才支持计划,加大本土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增强脱贫攻坚科技人才力量。(牵头部门:县工信局。配合部门:县人社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向贫困村倾斜支持力度,以完善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着力实现“五到农家”(水、电、路、房和环境改善到农家),加快实现“五通”(通班车、通邮、通广播电视、通电话、通网络宽带)“五有”(有卫生室、有图书室、有文化广场、有商业服务网点,有垃圾收集站)目标,努力把贫困村建成小康村。贫困村要优先安排产业路、园区路、旅游路,实施农村公路完善工程,启动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推进合凤高速公路建设,实现村村通水泥(柏油)路目标,在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达班车。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崔木水库、普化水库、麻夫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以农村饮水项目为重点,大力实施饮水设施改造、水质监测、水源地保护和饮水净化设施配套等项目,着力解决农村群众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全县易地搬迁安置点、新型农村社区、重点镇安全饮水问题,力争全县农村安全饮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加快实施煤气油补偿、坡耕地治理、“五小水利”等项目,新修改造基本农田3万亩。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和升级改造工程,使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和农业用电全面解决。支持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水电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搞活农村市场商品流通,支持供销、邮政系统在镇、村建立经营和服务网点,大力发展镇级超市,在建制镇实现交易市场、经营设施全覆盖。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贫困村宽带网络全覆盖。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扶持。加快县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达到国家标准,健全村级文化中心、卫生室、农村幸福院、图书室等公共服务设施。(牵头部门:县发改局。配合部门:县委农工部、县工信局、县国土局、县环保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文广局、县卫计局、县供销联社、县扶贫办、县电力局、县邮政局、县网络公司。)

5.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慈善协会等社团组织作用,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和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搭建社会扶贫桥梁,广泛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发挥好“10·17”国家扶贫日社会动员作用,组织开展社会捐赠活动和公益募捐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立扶贫志愿者组织,积极引导青年学生、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人员和社会爱心人士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助教、助学、助医等形式多样的自愿服务活动。搭建社会扶贫爱心平台,构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网络,畅通社会各阶层交流交融、互帮互助渠道,实现各类帮扶资源与扶贫需求的精准对接。营造“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氛围。(牵头部门:县委农工部。配合部门: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工商联、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文广局、县扶贫办。)

6.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构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把基层组织建成服务群众的“主心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核心作用,加强镇领导班子建设,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担任党政主要领导。选好配强贫困村领导班子,充分调动、发挥选派贫困村第一书记职能作用,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全面落实村干部补贴待遇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保障政策,加强贫困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加快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落实好“四议两公开”、村务联席会等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引导村级治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长效化转变,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牵头部门:县委组织部。配合部门:县民政局、县财政局。)

7.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着力营造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张旗鼓表彰奖励脱贫致富先进村和示范户,大力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精神,宣传扶贫惠农政策和各类脱贫攻坚先进事迹,使脱贫攻坚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舆论氛围。制定乡规民约,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倡导文明新风,破除封建陋习,倡导勤俭节约,杜绝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减轻群众负担。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更多的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认真落实一事一议、村民自建、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政策,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贫困群众内在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牵头部门:县委宣传部。配合部门:县委农工部、县文广局、县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