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麟游县委工作会议召开[03-11]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召开[02-27]
王晓讲主题教育专题党课[07-11]
中国共产党麟游县第十八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02-21]
麟游县“三个年”活动暨招商引资动员大会召开[02-20]
麟游县委常委班子召开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02-17]
总投资139.1亿元 麟游县124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02-07]
|
按:12月23日,县委书记孙敬虎,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李武发在全县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党务干部政策理论培训班上作了专题辅导。辅导讲话紧贴县情实际,紧扣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时代脉搏,既有对多年工作的经验总结,又有深入基层调研后的理性思考;既有理论上的深刻感悟,也有对实践的升华提炼,对于正确认识当前发展形势,明确新时期农村工作和党务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全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履职能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现将讲话予以印发,请全县各级党组织认真传达学习,深刻领会精神,抓好贯彻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李武发同志的讲话
(2013年12月23日)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农村全面改革提出了更加具体明确的要求,广大农村干部特别是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的村干部,如何适应新形势、增强新本领、应对新挑战,成为摆在广大村干部面前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下面,我就围绕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干部这个主题,着重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供大家在今后工作中借鉴参考。
一、深刻认识当前我县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部分干部群众对为什么要建设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哪里、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等问题在认识和工作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全县广大基层干部要深刻领会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向前推进。
1.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明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从加强农业、发展农村、放活农民入手,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逐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农村经营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保障了市场的供给,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的改革,为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的明显加快,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和要素的流失也在加速。加上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消除,长期形成的工农关系失调、城乡关系失衡的机制尚未根本改变,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依然突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依然很大。突出表现为:一是城乡经济增长不协调。随着县域工业经济的迅猛增长,全县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2012年,全县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23亿、31.05亿、3.85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6%、41.1%、9%,分别占生产总值的15.2%、75.4%、9.4%。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我县的农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非常缓慢,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6696元,今年预计才达到7500元,比渭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相比,差距很大;随着近几年麟北煤田的开发,依靠郭家河、崔木2个煤矿的支撑,我县的工业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带动了工业产值的提升;服务业在三产中占比最低,发展也很滞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我们县上每年都完不成市上下达的目标任务。二是城乡建设不均衡。由于长期受先城后乡、重城轻乡等政策因素制约,加之我县自然条件差,小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滞后,建设资金项目匮乏,镇村发展明显慢于县城。目前除九成宫镇外其他6个建制镇建成区面积不到县城的1/3,规模较小、层次较低,缺少亮点和特色。新农村建设普遍规模较小,配套设施不完善。全县城镇化率仅为28.4%,低于宝鸡市17.21个百分点,位于全市倒数第三。三是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农民增收途径不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绝对值呈拉大之势,201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12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696元,收入比为3.1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很大,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与2015年末要达到12000元的目标差距很大,压力更大。四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龙头企业少,农民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农业靠天吃饭的格局依然没有改变,农产品附加值低,未真正形成产业链,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低,工资性收入偏低,农民持续大幅增收的压力很大;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功能不全,缺乏聚集产业和人口的能力,群众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全县仍有2.94万名群众居住在偏远山区,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目前还有农村贫困人口31669人,农村低保人口1.1万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下,2012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10611元,是农村居民的近3倍。
2.农村发生着新变化。通过纵向比、横向比,我县农村的差距仍然很大。纵向比,在全县上下辛勤努力下,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农村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群众生活水平、产业发展都有了很大变化。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现代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全县农业支柱产业发展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效益不明显。烤烟、畜牧产业受政策、市场波动较大,萎缩趋势明显;核桃挂果率低,设施瓜菜规模较小,至今没有形成一项影响周边、收入稳定、带动一片的拳头产业。产业化发展仍然是小打小闹、即产即销,现有的13户农业产业化企业规模偏小,5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待进一步规范提升,家庭农场发展缓慢,示范带动能力不强。二是农村劳动力不足。受国家、省、市城镇化“大气候”影响,目前农村普遍缺少劳力,就我们麟游县来说,全县种养型农户平均年龄52.3岁,高中以上学历仅占3.21%,全县现有空巢老人3770人,留守妇女2262名、儿童1034名。随着农村社会结构的加速转型,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三是在政策落实上有待进一步加强。城镇居民可以用房屋抵押贷款,并在房屋产权交易中收取“红利”,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所拥有的房屋、林权、农业设施等权属远远多于城镇居民,但由于产权不完整,制度不完善,产权无法变成资本。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农村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一些长期以来议论较多但始终没有触及的改革有了明确提法,对一些过去虽有涉及但意见并不明确又事关重大的问题有了突破性、开创性的改革意见,在理论和政策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决定》以赋予农民更多权利和利益、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为主线,明确提出了“三个赋予”、“七个允许”、“四个鼓励”、“五个保障”、“六个推进”、“三个建立”、“六个完善健全”、“四个制度改革”、“五个城乡统筹”的农村改革任务和举措。“三个赋予”是: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七个允许”是: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允许通过试点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四个鼓励”是: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五个保障”是: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六个推进”是: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三个建立”是: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市场,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六个完善健全”是: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四个方面的制度改革”是: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五个方面的城乡统筹”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
近期,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和城镇化工作会议,为今后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与工业化一道,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
这些重大论断和政策突破,必将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三农”工作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广阔的舞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必将加快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广大农民也将会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力推动我县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二、深刻认识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当前,农村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各方面的关系错综复杂,各方面的矛盾相互交织,作为一名农村干部,要深刻认识自己在建设新农村工作中的重要性,正确对待当前存在的困难,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切实增强做好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当好村干部很重要。我们知道,国家政权的构成是“金字塔”型,政权的最基层就是村委会这一级。村级是政权组织的神经末梢,处于“兵头将尾”的位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统统都要通过我们村级组织这一级来落实。没有村级组织这一级,国家政权就没有基础。首先,村干部是固本强基的第一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级组织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村支书、村主任作为村级干部的领头人,始终处在基层组织的最前沿,始终处在基层工作的第一线,组织建设的软与硬、作用发挥的好与坏,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所以,巩固农村基层,就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只有抓住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关键点,各项工作特别是县上的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村干部是操作执行的最前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能不能在下面落实好,关键要依靠一个个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农村基层干部身处农村工作第一线,其作用显而易见。特别是村支书、村主任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件件工作都要靠大家去组织实施。各级的政策再好、规划再美、项目再多,缺少你们的贯彻落实,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大家要充分认识农村是各项工作落实的最基层、关键层,充分认识农村干部是各项工作落实的执行手、操作手,坚持求真务实,服务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力保障党在农村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第三,村干部是加快发展的生力军。一个村发展的快与慢,群众生活水平的高与低,村支书、村主任是关键。大家都知道,紫石崖村有一个好书记、好带头人,80年代初期紫石崖村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是全县自然条件最差,群众收入最低的一个村,自从李秀英同志当上村支部书记后,她带领群众修路、架桥,打井,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水电路等生产生活难题,做大做强了主导产业,切实增加了群众收入。所以,农村要加快发展奔小康,关键在于村干部能否全力干事、带头致富,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价值,积极作为,助推发展。第四,村干部是党和政府形象的体现者。当农村干部,就意味着要吃苦,甚至吃亏、受气,就不能想发财、想沾光。作为村支书、村主任,只有以身作则,作好表率,才能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跟,才能在群众中有地位、有威望、有影响。因此,农村干部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影响人心向背,影响到党和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2.当好村干部难度很大。一是工作任务重,地位低。村干部处于农村工作的最前沿,常年累月蹲在基层,和农民群众滚在一起,任务繁重而待遇微薄,工作难度大且环境条件差。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到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小到夫妻吵架,每一项工作都与村干部有关,每一项任务都要靠村干部消化解决。这些工作,既艰巨复杂,又繁琐具体,有些问题和困难由于受村干部地位的局限,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和克服。这种地位与任务的矛盾,职责与职权的反差,从客观上制约了村干部作用的充分发挥。二是群众集体意识淡薄,管理难。大家知道,过去在村务管理上,一般是村干部说了就算,定了就干,群众对村干部在很大程度上有依赖性,村干部有威信有威望。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高涨,求富致富心理的增长,松懈涣散,自私狭隘的思想也表现得更加突出。加之,我们在农村党员群众的管理教育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这就造成了落后的管理手段和复杂的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这种落后的管理手段与复杂的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是制约村干部发挥作用的又一重要因素。三是群众期望高,工作开展难。部分党员群众认为,村干部的工作向农民索取的多,给予的少,服务的少,群众由此而产生抱怨情绪。同时,农村基层干部长期处在矛盾的焦点,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群众的对立面,一些群众认为干部没能耐为他们排忧解难办实事,导致群众对村干部失去信心,这种局面影响着村干部作用的发挥。
3.当前村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意识不强,劲头不足。有些村干部认为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对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马马虎虎,认为只要保证在工作中不出现大的差错,没有充分认识村干部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雁”,没有把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作为自己的第一职责。有些村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小富即安、小农意识严重,对工作表现出了一种无所谓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思想上无开拓意识,工作上无创新精神,工作总是年年老一套,缺乏开拓创新、干事创业的精神劲头。二是思路不宽,点子不多。部分村干部对于如何发展壮大村级经济眼界不够宽广、信息渠道单一,思路不清,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点子不多,错失不少发展良机,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理解不透彻,对市场经济、现代农业等知识学习不多,对本村优势把握不准,工作上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哪里黑了哪里歇,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村容村貌变化不大,农民群众没有富起来。三是工作不认真,效率不高。有的干部,缺乏艰苦奋斗敢于吃苦的精神,不去主动适应农村艰苦的工作环境,不安心基层工作,一门心思打自己的“小算盘”。一些干部在处理问题时遇到矛盾就回避,有了责任就推诿。一些村干部只是满足于做一些堆在手头的具体事务,对待发展目标不明,措施不力,工作被动,经常导致事倍功半甚至“零”效率。四是组织纪律性不强,自我约束不严。一些干部不关心村上的工作,只关心干私事,导致许多党和国家的普惠政策不能惠及群众。一些干部对组织安排的工作无动于衷,讲理由讲困难讲条件多,不服从决定或不认真抓落实,缺乏组织纪律作保障,放纵了自由主义思想,松散软弱,导致政令不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
三、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1.带头致富,争做推动发展的“领头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村干部在基层工作中的重要性。现在农村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发展的问题没有解决好,更不用说科学发展了。发展是硬道理,农村发展了,群众富裕了,什么问题都好解决。一要发挥脱贫致富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座的各位,从出任“村官”的那一天起,肩上就多了一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重担,不仅要带头富,更要以先富带后富,把群众组织起来共同致富,这既是一种人生抱负和价值,也包含着更多的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因此,村干部要争做带头致富的领路人,争当带头致富型干部,最重要的还是要经常教育和引导党员群众自觉破除“小富即安、小富即满、小富即止”的意识,积极倡导“自身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的思想,通过干部的带领、党员的带动、典型的引导、群众的参与,以实际行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推动发展。二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村干部要切实增强发展意识,树立为官一任、致富一方的责任感,思想再解放一些,思路再开阔一些,胆子再大一些,立足村情实际,发挥优势,找准经济发展的路子,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要围绕煤炭工业的服务保障和供给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突出“果、畜、烟、菜”四大特色,大力发展干杂果、畜牧养殖、烤烟、蔬菜和时令瓜果、绿色蔬菜及禽、蛋、肉等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经营效益。村干部要全力做好服务工作,要给群众及时提供技术培训、供销信息等服务,千方百计促进群众增加收入,也只有经济发展快了,干部才会有说服力,农村工作才能走出困境。三要积极领办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实践证明,凡是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凝聚力就比较强。因此,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积极探索运用土地流转、资源开发、资本经营、服务创收、管理服务等形式,开辟发展农村经济新领域,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不断增强村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要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基地、合作经济组织,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带动,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组织,完善企业和农民利益的联结机制,加快培育和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实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特色产业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同时,也可以就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群众工资性收入。经济发展了,村里有钱办事了,群众得到了实惠,村上的工作就好干了,村干部也就好当了。
2.管好事务,争做管理创新的“排头兵”。一要落实好各项政策。毛主席说过,党的政策是党的生命。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对我们最基层的村干部而言,落实好各项政策才是对党负责,对群众负责。为此,大家要通过明白卡、黑板报栏、会议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把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农民群众,把政策执行的监督权交给农民群众。对确定的重点惠农项目,要按照“项目优质,干部优秀”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加强资金管理,发挥好项目的作用和效能。要紧密结合马上就要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农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改进工作作风,关注困难群众,特别要落实好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疗、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等工作,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通过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二要兴办村级公益事业。要把兴办村级公益事业作为重要职责和凝聚民心的重要手段,办好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办好群众中的弱势群体急需办的事,更多地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始终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多办一些暖民心、管长远的事,引导群众搞好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下大力气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三要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基层组织,筑牢坚强堡垒,建强党员队伍,是村级组织的首要职责和任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村委会自觉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要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活动,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充实发展规划,健全管理制度,建好村级阵地。做好这些工作的基本前提,是要有一个团结务实、干事创业的好班子。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也出生产力。作为村干部,要从党的事业出发,从全村利益出发,讲团结,顾大局,求发展,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和谐共处、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四要维护农村稳定。一个村如果没有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就没有心思谋发展,更没有精力抓发展。在工作实践中,要把化解社会矛盾作为突破口,健全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教育群众,多做引导、疏导工作,多做防范、化解工作,引导群众用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用调解协商的办法解决利益矛盾,努力把各类矛盾和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要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征地拆迁、村民自治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增强法制观念。要完善惠民便民、民主议事、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管理功能,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方便群众办事,优化发展环境。
3.公道正派,争做公心为民的“公道人”。作为村干部,可以说是事无巨细,都要亲历亲为。这就要求村干部必须公道正派,转变作风,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一是立身要正。村干部就是一面旗帜,表率就是无声的号召。村干部的一言一行,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党员群众影响都很大。因此,作为一名村干部,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做到一身正气。只有一身正气,才能树立威信;只有行为端正,才能有好的形象;只有为群众着想,才能得到群众拥护。二是办事要实。作为一名村干部,要开展好工作,就要把党员群众的支持信任转化为工作动力,转化为帮助群众提供信息、解决实际困难的具体行动,坚持在深入群众中了解群众愿望,在联系群众中增进群众感情,在服务群众中夯实群众基础,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怨、为民谋利的好事实事。三是处事要公。当好村干部,尤其是要当一名受老百姓拥护爱戴的村干部必须要有一颗公心。作为一名村干部,不管是在党员中,还是在群众中,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必须做到一视同仁、公正公平。解决问题,处理矛盾要分清是非,公正裁决,切不能搞厚此薄彼,亲疏有别。同时,还要讲公道,在开展工作时,要依法、依照村规民约来办事,不能想当然、拍脑袋决策。
4.改进方法,争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我们的多数群众是通情达理的,他们民主意识强了,掌握政策多了,爱问为什么了,这是群众的进步,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所以,现在大家就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一要讲方法。适应新形势,需要我们村干部学会领导艺术和方法做农村工作。该开的会一定要开。现在,有这么一种现象,就是上面爱开会,但到了农村基层,却是很少开会,群众的思想也不能统一,许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能及时传达到群众中去,群众感觉享受不到优惠政策,因而对村上的工作和村干部不满意。因此,该开的会一定要开,要通过会议来听取群众的意见,统一群众的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工作合力。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三会”是指定期召开党小组会、支部委员会、支部党员大会,“一课”是指按时上好党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仍须重视和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经常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和科学文化知识,使党员经常受到党性教育、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怎样做一个合格党员的教育,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不忘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从而在各项工作中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即农村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四议”: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凡是涉及到村里经济和社会发展、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管理和使用,村建道路、水利设施建设等经费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办法,公益事业建设的承包方案等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都要及时向党员和群众通报公开,使党员和群众了解实情。二要讲程序。村两委会一定要做好村务公开工作,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特别是在村级项目实施、产业发展等涉及群众贴身利益的事情,必须严格按程序、按政策规定办事,决不能胡作非为。三要密切联系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尤其是村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可能一些村干部认为,自己就住在村上,哪个群众家里的锅台朝哪个方向,他都一清二楚,不用深入也是密切联系群众了。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思想倾向。一方面,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极有可能那个群众家里有什么新的问题和变故,需要村上帮忙。因此,大家一定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在与群众打交道过程中,怀有一颗赤诚的心、一份温暖的情,与群众推心置腹,坦诚相见。无论哪个群众家中有个大小事情,村干部尽可以给他们帮忙拿主意,给他们用心当总管,让群众觉得有了“主心骨”。这样一来,群众也有了荣誉感、自豪感,更能让群众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在进百姓门、吃百姓饭、察百姓情的基础上,注意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真正以群众需要为第一追求,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切实摸清群众脉搏,找准工作着力点和侧重点,针对不同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为群众办实事、求实效,这才是帮群众解真难。密切联系群众,为民排忧解难,要把那些群众要求解决的小事、琐事、杂事做得有声有色,不因善小而不为,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具体问题、办具体事情上。
同志们,村官虽小,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农村是个大舞台,大家在农村大有作为,希望大家肩负起重任,在全县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中,在社会管理和维护稳定中,努力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建设和谐美好新农争做贡献、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