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4-03-17 05版:基层党建 版)
“现在办事净遇好心人!”陕西山阳县高坝店镇桥耳沟村民王会霞领到24000元合作医疗报销时对邻居如是说。这也是该县实施“为民服务直通车工程”以来,广大群众的普遍感受。就拿王会霞丈夫生病这件事来说,从送医院治疗、到临时救助、合作医疗保销、大病救助,再到残疾证办理,她只到镇政府和中心医院去过一次,其余全是电话办理和镇村干部代理服务,这一路她真切体会到了服务的热心、快捷、省事。
去年5月份以来,山阳县委针对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调研中发现的群众诉求反映难、办事难及干群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实施以“民情民意直通、惠民政策直通、群众办事直通、干群联系直通、矛盾调处直通、纠风监督直通”为主要内容的“为民服务直通车工程”,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民意上得来,政策下得去
认真倾听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基础。山阳县各级党组织把延伸“触角”、打通“经络”作为大事来抓,着力于“民意上得来”,“政策下得去”,结牢“123”民情整改网络:建立县镇村三级民情信息员、电子信箱、热线电话全天候民情收集一张网,组建由驻村包联干部、村组长、上岗党员和从“两代表一委员”中选聘的两支民情信息员队伍,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问题反映、民事代办等服务,依托村级民情恳谈会、镇级民情交办会、县级民情督办会进行整改筛选,建立了能办即办,不能办及时逐级上报的民情月报制度,形成了覆盖全县、上下联动、民情直达的民情民意收集整改网络。
“真简单,一个电话搞定。”到城务工的高坝店镇金山村村民刘文川要把孩子转到私立信毅中学上学,不知学号,报不成名。刘文川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打通县教育局便民服务热线8321735。“您是刘某的家长吧,你孩子学号为6110240027881070009”,从咨询到回应仅3分钟。
户家塬镇吉家河村村民王恩义和王荣昌是叔侄又是邻居,因庄基纠纷,闹腾了多年,疙瘩越结越大。接到村上反映后,镇上第一时间召开了民情交办会,副书记赵军和综治司法干部徒步20余里来到吉家河村,和村上干部一道上门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经过大半夜的促膝相谈,终于使叔侄二人积怨得到化解。到目前,通过“123”民情民意直通方式全县各级收集民情民意1.21万条,化解办理率98%以上。
让群众办事乘上“高铁”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一些窗口服务单位的办事作风长期被群众诟病。对此,该县先后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建立完善了县、镇、村便民服务大厅(中心、站),编辑了《惠农政策汇编》和《便民服务手册》,收录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10方面119项惠民政策,涉及72个管理执法部门、服务行业的服务事项,推行一单式告知、干部去向公示、为民服务代理等制度,做到服务内容、办理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热线电话“六公开”。电力部门推出了“温馨服务”,广电网络公司推出了“一刻钟服务圈”,农业系统推出了“农技服务直通车”等等,全县各级窗口单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群众办事乘上了“高铁”。
针对境内山大沟深、群众出行不便的实际,该县还在11个边远地区建立了镇政府为民服务代办点,并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十里铺镇槐树庄村原属于王庄乡,撤乡并镇后,有70多名育龄妇女每个季度都要赶到20多里路外的镇计划生育服务站“三查”。家住三组的徐彩红就常常因为“三查”耽搁一天时间无人照顾老人和孩子而发愁。得知这个情况后,镇计划生育站站长朱媛带着几名干部,每个季度都抽出1天时间专程赶到村上为徐彩红和其他的育龄妇女“三查”。镇上干部从“守株待兔”到“主动出击”,让徐彩红她们打心眼里感激。如今,只要朱媛她们一到村上,就会被这些姐妹们“抢”到家里做客。
常进群众门,变成一家人
“常见干部面,急事干部办”。这句在群众中流传的顺口溜是山阳干部作风转变的真实写照,源于该县用制度来固化干部作风建设成果,让党员干部常进群众门,变成一家人。
山阳县在县级领导干部中推行“一联五帮”制度,32名县级领导干部共联系32个后进村,结对帮扶农村贫困户、致富典型户、普通党员户、信访户、村(社区)干部户160户,从不同群体知民情、解民忧。坚持科级领导干部每年进农村、进基层、进企业排忧解难不少于90天的“硬杠杠”。实行机关联系基层、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组织37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321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每名有能力的党员至少联系帮扶1户生活困难群众。同时制定了便民服务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在全县开展“办事效率最差单位”、“落实最慢事项”、“工作落实不力个人”评选活动,在县电视台开办“向群众汇报、请群众评议”栏目,在“阳光”下“晒服务”。近年来,各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面达到了100%,为群众解难事1.5万件。
上一篇:防止选人用人权偏离轨道 下一篇:着力解决简单以票取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