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

通知公告

各镇动态

首页 > 红色记忆 > 正文

王乐天(一)

 来源:《宝鸡党建网》  浏览: 2016-01-12 发布人: 麟游党建

王乐天,原名王交邻,小名永贞,1905年出生于麟游县河西乡上庄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王法周,靠做庄稼和兼营小杂货维持生计,在山乡还有些名气。他看乐天聪明好学,便送他进私塾读书。王乐天10岁时就念完《三字经》、《百家姓》、《孝经》、《弟子规》、《千家诗》等书,并练就了一手工整的蝇头小楷字。后因父亲不幸去世而随之辍学。

王乐天的母亲是甘肃灵台人。1891年陇东大旱,她随丈夫拖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离乡讨饭,丈夫在病饿中死去。为了收殓丈夫,她忍痛将大儿子卖给了人。后经人说合,嫁给了王法周。王法周死后,族中有权势的人,为了侵占她的家产,逼她改嫁。为了保住这个家,她硬是忍辱负重,打掉了牙往肚里咽。唯一的指望是让王乐天继续读书,将来能在人前说得起话。于是她顶着族中权势的压力,把同前夫生的小儿子从舅家接来做帮手,让乐天进入县立高级小学读书。

王乐天进入高小后,学习异常用工,成绩屡列前茅,常受到老师的表扬。然而屈辱的生活,世事的不平,恶人的霸道在他小小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曾写过一首顺口溜:“天上云多月不明,地上山多地不平,河里鱼多水不清,世上人多心不公。”抒发了他心中对那个世道的不满。

王乐天高小毕业后,本来和正在三原渭北中学上学的赵伯经、刘耀庭商量好,去三原求学,可是当他看到母亲那因日夜操劳而弯曲了的腰和因生计艰辛而灰白了的头发,便再也无法启齿,只能回家帮母亲劳动。期间,赵伯经、刘耀庭经常向王乐天介绍共产党人在三原宣传马列主义的情况;送给他进步书刊;吸收他参加“雪耻救国会”,激发了他追求新文化、新思想的热情。王乐天做通母亲和亲友的工作,考入离家较近的省立凤翔二中上学。

1927年三四月间,王乐天因家中生计窘迫而休学。后因县上知名人士的举荐,他受聘到县立高小当教务员。8月,共产党员赵伯经、刘耀庭、白廷栋受党组织的派遣回麟游开展革命活动,进入县立高小任教。赵伯经给王乐天讲“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的形势,告诉他北伐战争虽然失败了,但是共产党绝不会放弃革命。

“你们总说共产党,他们究竟在哪里?”王乐天迫不及待的问。

“如果咱们县就有共产党,你采取什么态度?”赵伯经反问道。

王乐天不加思索地说:“你给我的《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小册子,我已看过多遍,我赞成共产党的主张,如果共产党能救国救民,我王乐天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就是说你也想参加共产党?”赵伯经激动地站了起来。

“想!”

“不怕掉脑袋?”

“不怕!”

“好!”赵伯经兴奋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不久,经赵伯经、刘耀庭介绍,王乐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王乐天入党不久,中共麟游小组在县立高小建立,赵伯经任组长。

在党小组的领导下,王乐天和全体党员,团结进步师生,赶走了顽固守旧的校长赵步云,后又迫使不受欢迎的继任校长李培元离职,使学校的行政大权掌握在以赵伯经为首的共产党员手中。他们根据渭北师范的经验,对高小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不仅改进了学校的管理,还增加了以新文化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新教材,组织教师编写《国耻史》、《工运史》、《农运史》等;教唱“李大钊先生为民众牺牲”等红色歌曲;翻印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小册子;邀请陕军教导团的营长、共产党员王泰吉作形势演讲。这一系列的活动,使王乐天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他把母亲的爱和爱党爱国融合在一起。1928年2月,中共麟游党支部干事会成立,刘耀庭任书记。不久,刘耀庭到岐山参加中共岐山特支召开的支部负责人会议,带回了中共陕西省委召开的“九二六”扩大会议精神,要求各级党组织积极响应党中央“八七”会议关于开展土地革命,发动武装暴动的号召。党员们听了传达后,异常振奋,他们风趣地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提棍的。咱们先操起家伙,腰杆就硬了!”

正当党支部积极筹备开展武装斗争的时候,国民党麟游县长王者宾带军警突然包围了学习,抓走了赵伯经。

原来,清涧、渭华、旬邑、麟游起义后,国民党陕西当局大肆反攻倒算,特别是起义重点区域,层层设立“清乡”团,“铲共”团等法西斯组织,大批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赵伯经被怀疑是共产党员而遭逮捕。

赵伯经被捕后,党支部改选,王乐天任书记。这时国民党麟游当局,频繁搜查学校,白色恐怖日趋严重。王乐天意识到这只不过是斗争道路上无数次考验的一部分,更加严峻的考验还在后头,共产党必须经得起考验,才能将革命进行到底。于是他带领全体党员同敌人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利用星期天或夜间,组织党员和进步学生在县城外的火星庙、药王洞等处秘密集会,学习马列主义知识,散发宣传共产主义的小册子,甚至把革命传单贴到了县政府的大门上,搅得敌人惶惶不可终日。而党组织却得到了迅速发展,共产党员由支部成立时的7名发展到2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