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麟游县委工作会议召开[03-11]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召开[02-27]
王晓讲主题教育专题党课[07-11]
中国共产党麟游县第十八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02-21]
麟游县“三个年”活动暨招商引资动员大会召开[02-20]
麟游县委常委班子召开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02-17]
总投资139.1亿元 麟游县124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02-07]
|
麟游县积极适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要求,以整村推进、小额到户贷款贴息、互助资金、贫困户产业发展等项目为支撑,整合资源,分类施策,精准发力,不断深化推广产业脱贫七种模式,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一是直补到户。对以家庭为单位发展产业的贫困群众,经扶贫办、农业局、林业局验收合格后,按现行产业补助政策,以“一卡通”的形式,直接发放补助资金,或者争取社会扶贫捐赠资金进行补贴,支持发展种养业等农业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2015年贫困户新建核桃园7597亩、种植中药材776亩、地膜玉米2.3万亩,小麦5.5万亩。全县共给6283户贫困群众发放各类直补到户资金2612万元。
二是联户经营。对投资较大、成本较高、群众发展愿望迫切的产业,采取联户建设、共同经营、收益按户分配的办法,结成利益共同体,县上按扶贫产业补助政策标准给予资金扶持。常丰镇苏家村率先成立佳鑫香菇专业合作社,通过“入股联建、按股分红”的方式,带动该村50户贫困户自愿投资入股,2015年发展香菇30亩68棚,实现销售收入80万元,每户入股贫困户今年初首次分红500元以上。
三是企业带动。招引龙头企业投资建设产业园区,吸纳贫困群众务工,一方面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另一方面学习掌握实用技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酒房镇流转土地3850亩,引进陕西秦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兴办高山无公害蔬菜产业园。2015年种植蔬菜3850亩,吸纳贫困户66户191人参与经营,29户71人常年务工,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常丰镇常丰村流转土地110亩,引进常丰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建成日光温室42座,种植草莓30棚,84名贫困户参与经营,入园务工贫困户达95人,人均增收730元。同时,流转土地为贫困户人均增加收入607元。
四是统建到户。对自然条件比较差、发展产业能力不足的贫困群众,采取由村委会或村级经济组织先统一建设、再分配到户的办法,集中连片发展主导产业。2015年全县7个镇13个村整合统建资金204万元,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采购苗木、统一招标建设的办法,为833户贫困群众新建核桃示范园5800亩,建设方管护一年后交由农户经营管理,果园达产后预计户均增收1.4万元以上。
五是干部领办。对过去没有基础、群众有疑虑、发展难度较大的新兴产业,鼓励支持镇、村、组干部带头领办,带动引导贫困群众逐步发展产业。2015年,丈八镇28名镇村组干部带头种植中药材310亩,带动全镇308户群众种植药材1086亩,其中贫困户112户270人,户均收入达1.69万元,人均增收950元以上。在此基础上,在全县推广“十户一体”产业脱贫互助组,把有劳动能力、产业发展意愿一致、居住较近的贫困户,每十户左右组建一个产业发展互助组,由“能人”带领发展产业,目前全县已组建种植、养殖、劳务等互助组327个,涉及农村贫困人口3085户10798人。
六是劳务中介。针对群众进城务工、进城落户人口日益增多的实际,县镇成立建筑、绿化、家政等中介服务机构,为群众提供务工信息和渠道,协调就业岗位,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2015年全县6家私营劳务公司组织300多名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务工,人均增收1万元。
七是代耕代营。针对外出务工人数较多,在重要农时季节难以返回从事家庭生产经营的实际,村委会或村级经济组织在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组织成立以在家贫困群众为主体的代耕代营公司。2015年常丰镇成立4个代耕公司,与外出务工人员签订服务协议、统一经营标准,共计代收小麦9000余亩,犁地1.2万亩,种植玉米2300余亩,种植晚秋作物9000亩,贫困群众人均收入3500元左右,同时也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农忙时节无暇耕种问题。
(来源:陕西党建网)
上一篇:麟游县充分发挥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核心作用 下一篇:麟游县“两学一做”助力脱贫攻坚